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在對日本打出一場令人激賞的好球後。在隔天早上對大陸的比賽竟然會是這樣無言的結局。中華隊在延長賽中一分惜敗給大陸,2008年8月15日成為大陸棒球史上重要的一天,但也是台灣球迷近年來最黯淡心傷的一日。網路上當然討論的沸沸揚揚,大陸的進步、主場的優勢、調度的失誤、部分球員表現的失常都是影響戰局的原因。我無意對此多做討論。但我想分享一下如何看待這場比賽。

我很認同umin27兄所說,今天是令人哀傷的
國殤,但絕非令人無地自容的國恥。球員在國際競賽的運動場代表國家全力拼戰,何恥之有?從前一天我們與日本的激戰、大陸與南韓的僵持、到之前WBC美國被墨西哥打敗的往事,難道還不足以證明短期賽事就是如此充滿不確定性嗎?



好友米斯曾經用過這麼一段精闢的論點來談論棒球的性質:(出處

「棒球就是一種『失敗』的運動。第一名的球隊勝率通常就是六成左右,也就是說,即使花了幾億補強,最強的球隊打十場大概還是要輸個四場,這個在任何的職業運 動都是很少見的『低』勝率,所以,如果你是想看一種職業運動單純來紓解下班後的壓力,棒球不是一個好的選項。同樣,再怎麼強的打者上去打十次,大概有五到 六次都是要黯然回休息室的。

所以,如果想成為一個棒球迷,最先要習慣的就是失敗、失敗、跟失敗。一直失敗的比賽要怎麼贏?比對方少失敗一次就贏了!」



也因為棒球是如此充滿了機運的運動,在一場定江山的短期賽的冷門也就屢見不鮮了。在台灣,國際賽長久以來被和民族的榮耀掛勾,國際賽的短期勝敗也往往被媒體與民眾賦予了過多代表國家榮譽以及棒球水平的意涵。作為體育愛好者,我並不反對把「體育」與「為國爭光」劃上等號。  但是不重視這基礎的話,這一窩風矯揉造作的民族大義只會讓人感到陣陣的反胃。國際賽並不複雜,短暫的決勝絕不反映棒球的深度。但是,其勝算確實是可以藉由棒球的深度的提升來增加的。

我很欣賞在WBC率領韓國打入四強的金寅植監督,在韓國打敗美國後的訪談中,記者問他這場勝利對韓國棒球有何影響,他回答:「
這場比賽結果與韓國棒球無關係,比起美國、日本,韓國棒球不足的地方還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這與選手實力、球季無關係,而整體棒球系統中不如人的地方很多,還是要將一些年輕的教練送出國去學習才是,但是這場比賽讓我們增加不少自信心卻是極大的收穫。

善哉斯言!



運動的發展並不是取決於一場兩場的簡單勝負,而是在於基層能否確實而用心的紮根。今天的輸球並不代表中國的實力已經完全迎頭趕上台灣,但他們確確實實已經具備在短期戰中威脅我們的實力與成長。

輸球傷心憤怒、東責西怪。「迷」之所在,在所難免。不過,既然我們老用「球是圓的」這句話來勉勵自己的勝算,那麼…輸球也不是那麼不能接受吧?

悲劇已然鑄成,指責無濟於事。也期勉中華健兒再次振作,在之後對古巴、韓國、加拿大與美國的比賽,繼續打出振奮人心的好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